网站首页 >> 质量动态

关爱儿童不能说做不一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报 | 发表时间:2018/5/30 9:21:13 | 点击率:

  胡立彪

  说起关爱儿童,每个人都有一套理论。但说归说,做起来可能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目前市场上不少儿童用品存在的问题,正反映了社会上对儿童的关爱说做不一的现状。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原工商总局开展网络交易儿童用品质量专项抽检情况。本次专项抽检选取了13家电商平台,共抽检包括儿童鞋、儿童玩具等在内的7大类别儿童用品。抽检结果显示,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28.9%,这一不合格率不可谓不高。不合格问题主要涉及标识说明、pH值、甲醛含量、纤维含量、色牢度、增塑剂等。

  关爱儿童,当然首先要保证他们的日常用品安全可靠。上述抽查结果显示合格率不高且存在问题都是“标识说明”“甲醛”“pH值”等这些多年来常查常有的老问题,说明不少企业所谓的重视儿童健康和安全很可能是是口是心非、言行相悖,已经玩出很多套路了。

  提起玩套路,有些企业倒是很“用心”。媒体调查发现,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贴着“儿童专用”标签的产品,比如儿童食品、儿童饮料、儿童家具等等。一贴“儿童”标签,价格立马就上去了。但专家表示,这些所谓“儿童专用”产品,外观虽然走了儿童路线,但“内容”却与普通商品差别不大,而且往往问题更多。比如儿童座椅,2017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44款儿童安全座椅进行了评测,结果显示仅有2款获得“优”,有22款得分过低被列为“不推荐”评级。至于所谓“儿童食品”,就更不靠谱了。尤其婴幼儿食品,常以“益智”“增强免疫力”“无添加”等为卖点,但此类宣传并没有权威认证,也缺少实验数据支持,大多是商家的忽悠伎俩。

  商家玩忽悠人的噱头,其打儿童牌表面看是讨好儿童,实际上“讨”的不是产品质量的“好”,而是“儿童”这个幌子可以换回的真金白银的“好”。明白了商家有逐利本性,而这种本性并不会在面对儿童时有所减弱,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说,关爱儿童这事,指望商家能够付出多少努力,并不现实。

  商家指望不上,是否就可以指望家长?也不好说。现在许多家长在教育和关爱儿童成长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比如,不管什么东西想要给自己孩子用最好的,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消费观。正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加上商家的忽悠,儿童用品的价格才一路走高。还有一种非理性消费心态更需要警惕,即家长们缺乏儿童视角,将成人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有商家表示,现在儿童用品特别是儿童服装,都是成人在挑,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审美来选择,基本上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适不适合他们。比如,有的女孩家长喜欢给孩子买显示“性感”的衣服,有的男孩家长则喜欢给孩子买带有暴力色彩的玩具。比起商家逐利的行为,家长们基于世俗眼光和虚荣需求而把孩子当作自我满足工具的心理,为害更甚。

  儿童用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都有问题,关爱儿童就无从说起。那么如何改变现状,让全社会真正关爱儿童?只有强调“责任”二字。针对商家的逐利私心,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动真格、下狠手,让违规企业付出代价;对家长的不用心,则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理知法,懂得爱护孩子要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对于监管方面的不尽心,则要从加强执法监督入手,建立一种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尝言:“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而爱护儿童的全部奥秘则在于拿出真心并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


  •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