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常用知识

“护眼灯”属于厂商“自造词”

文章来源:zd_webadmin | 发表时间:2013/10/17 | 点击率:

 专家称没有权威研究证明护眼灯具有护眼效果

“护眼灯”属于厂商“自造词”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随着青少年近视率持续升高和人们对用眼卫生的日益关注,一种叫做“护眼灯”的台灯正日益成为灯具卖场的宠儿,“无频闪”、“无辐射”、“无紫外线”、“保护视力、延缓眼睛疲劳”、“预防近视”等成为其卖点。

    护眼灯究竟是否真如商家所宣扬的那么神奇,诸多保护功能到底能否实现,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护眼效果众口不一

    根据商家们的介绍,护眼灯是基于高频闪和色温及色差都接近自然光的原理,能够产生更为符合人们生活中需要的用眼环境,来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但记者在市场走访时发现,大多数商家宣称的所谓“护眼灯”,其实就是普通意义上的台灯,而对于护眼的原理和效果,在商家面前也是众说纷纭。众多商家乃至一些知名企业都以获取了质量合格证的产品来作为护眼灯销售,对于护眼的具体效果均闪烁其词,没有确切的说法和依据,甚至有商家表示“灯管坏了换上普通的即可”。

    记者查阅相关标准时发现,商家们所谓的“护眼灯”,在标准里面称作“读写台灯”,由GB/T9473-2008《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来进行规范,包括色温、显色指数、照度等。标准还对台灯从与眼睛有关的项目指标上做出了规定,例如光源的颜色特性要求和显色指数要求(5.7.2),噪声要求(5.10)以及灯具的遮光性要求(5.8.1,即“眼睛距离读写桌面的高度400mm,离光源中心的水平距离600mm处朝灯看去,应看不到反射器内壁及光源”)。据了解,日常见到的卤素灯、节能灯,分别包含在钨丝灯与管形荧光灯类别之中。而一些商家极力推荐的高价LED护眼灯,并未有标准规范,其护眼效果无法知晓。而作为卖点之一的“频闪”问题,在标准中根本没有相应的规定,“高频闪”和“无频闪”之说无从谈起。

    记者在居住的小区随机采访了8位家长,其中有5位购买过宣称能够护眼的台灯,且价格不菲,但对于记者关于护眼灯如何护眼和相关标准,家长们均表示不了解。

    相关标准未涉及“护眼”

    “护眼灯仅是灯具厂家自造的营销名词,均未取得国家有关质量监管部门的科学认证。”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上海时代之光照明电器检测有限公司负责灯具检测的郑工明确地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也没有护眼灯这一概念,仅有的《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仅是在台灯产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推荐性国标,仅仅是参数和指标比较符合用眼需求,而非针对护眼功效。灯具护眼效果如何,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科研定论。

    记者注意到,对护眼灯概念营销的诟病早已有之,在众多专业人士口诛笔伐的同时,护眼灯市场火暴依旧并呈更加繁荣之势。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会有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并没有对此概念做明确的规范,因此众多厂商借机炒作。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会长陈燕生也在采访时表示,在灯具中并没有“护眼灯”这一类别,因此也就无法用相关的国家标准来予以规范,目前所有台灯类产品护眼效果都没有权威可靠的研究论证,所谓的“护眼灯”能够预防近视等功效纯属子虚乌有的商业炒作。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大众对于这些基本知识认知匮乏,甚至有关政府部门在术语定义上都极不规范。”郑工忧心地告诉记者,除了相关的专业人士,大众对于台灯方面的认识很少,需要加大常识普及力度,同时相关部门应该重点对其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进行定义和使用规范。

    “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忽悠也就不会有市场了。”郑工说。

    靠台灯护眼不靠谱

    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如果标准规范和监管持续长期缺位,护眼灯的“忽悠”的结束仍遥遥无期。“市场上某些护眼灯产品已经不单单是概念营销,而是一种带有欺骗性质的商业活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光源专家表示,护眼灯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并没有相应的监管,甚至有商家将节能灯也当作护眼灯来销售,这其中不论是从专有名词的使用规范,还是具体技术的相关标准,都存在很大的修正空间,只有标准才能让监管有据可依,市场乱象的长期存在应该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

    “家长们通常容易陷入误区,将灯具的使用作为孩子护眼重点,其实护眼需要的是全面的防护,单靠一种措施基本无济于事。”在郑工看来,台灯作为一种日常用品,人们应按照自己需求的环境来决定采用何种技术和要求的产品,更应该关注其安全性能,参照诸如3C认证,质量检测合格证明,品牌知名度等因素来选取健康安全的产品,同时更应该主意平时的生活方式,包括用眼卫生、眼部保健和防止用眼过度等。相关部门也应做好相应的市场和行业规范,避免不当炒作继续。

    眼科专家表示,眼睛保护在医学上并不主要依靠外部产品,重点在于防护意识和方法,而非一味地追求护眼工具。在护眼灯缺乏规范和效果定论的前提下,了解全面有效的护眼方式并长期坚持才是护眼关键。

  • 相关机构